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 聚焦
头条焦点:孙伟科教授讲述“如何理解《红楼梦》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”
2025-10-27 10:19:09   来源:贵阳孔学堂  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

10月26日上午9:30,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名誉所长、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老师受邀于孔学堂举行专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的主题是“如何理解《红楼梦》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”,贵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永刚担任学术主持。

图片

孙伟科教授认为,这部作品被冠以“百科全书”之名,绝非因为它像工具书般生硬罗列知识,而是在于其将大量文化内容如“盐溶于水”般自然融入叙事——读者在跟随人物命运起伏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便能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,这种“不着痕迹却处处有味”的呈现方式,正是《红楼梦》的独特魅力所在。

图片

孙伟科教授进一步梳理了这一观点的学术脉络。在清代,二知道人、诸联等评点家便已察觉《红楼梦》中丰富的文化内涵,率先用类似 “百科全书” 的视角解读作品;到了近代,王国维、吴宓等学者通过更系统的学术研究,进一步阐释其文化价值,使《红楼梦》“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”的文学地位得以确立,成为学界共识。

图片

“《红楼梦》不是知识的堆砌,而是以诗性的方式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世界。” 在讲座核心部分,孙伟科教授着重强调了作品“诗性”与“百科性”的融合。曹雪芹在创作时并无 “炫技” 之心,而是将诗词、绘画、医药、礼俗、园林、饮食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领域,巧妙编织进人物的命运轨迹与情感互动中。比如,宝玉与黛玉关于“金玉”与“草木”的对话,不仅是推动宝黛爱情线的关键情节,字里行间更暗含对封建礼教的微妙批判;而贾母对宝玉“内外礼数”的评点,看似家常叮嘱,实则折射出封建大家族严谨的伦理结构与文化规范,让听众直观感受到《红楼梦》中“文化藏于细节”的特点。

图片

孙伟科教授还将《红楼梦》与巴尔扎克的《人间喜剧》进行类比,两部作品虽诞生于不同国家、不同时代,却有着相似的文学追求——均以“诗意的裁判”勾勒社会全景。它们不仅真实再现了各自时代的社会风貌,更传递出超越时空的人文关怀。正如恩格斯能从《人间喜剧》中精准读出法国社会的经济细节,今天的读者也能从《红楼梦》的文字里,窥见中国封建末世的制度运转、思想潮流与人情冷暖,这正是“百科全书式”作品的深远价值。

孙伟科教授将复杂的文学理论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,既梳理了学术脉络,又结合具体情节展开分析,逻辑清晰、层层递进,引导听众一步步理解《红楼梦》中“诗性”与“百科”如何达成完美统一。正是这种不刻意、不教条的知识表达,让《红楼梦》超越了普通文学作品的范畴,不仅成为流传后世的文学经典,更成为一部能帮助现代人读懂中国传统文化、洞察人性深处的 “生命之书”。

讲座现场反响热烈,掌声不断。参与的“红学”爱好者和高校师生纷纷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孙伟科教授的讲解通俗易懂、内容扎实,让大家对《红楼梦》的“百科全书”特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也进一步感受到经典文学的魅力。

赵永刚/文

关键词:


[责任编辑:ruirui]


*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,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
请您联系QQ(992 5835),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。